我們常見到一些質優或天才兒童,少時聰敏過人,可是長大後卻成就只普通,跟常人無異,中國人說的「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」是也。但又不是所有質優或天才兒童皆如此,有些長大後卻成了天才或偉人。為甚麼會有這情況呢?是甚麼因素引致出現這樣的差別呢?
專研究天才人類的心理學家Dean Keith Simonton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,著作了多本關於天才的專書,其中一本他編的叫做The Wiley Handbook of Genius,收了大量對天才的研究結果。Simonton發現質優兒童長大後變得平平無奇,多數出自有非常好照顧的家庭!這些兒童有太多的照顧,有「過量的心理健康」,即有“Excessive psychological health”。由於有太多關心和照料,孩子變得服從、聽話、不敢行差踏錯,他們不敢試新東西、欠缺創新勇氣,因而只得一般成就。
相反,那些成長在沒有充足管教與照料家庭的質優兒童,長大後變得多數有超卓發展。那些要在逆境中掙扎求存的質優兒童,長大後有很高比率成為天才!
Simonton的研究教訓了我們甚麼呢?這就是:如果想自己子女有良好發展、日後能有好的成就,就不要向他們提供「過量的心理健康」,即有“Excessive psychological health”。當然,如何才算是「過量的心理健康」不容易有個界定,但「怪獸家長」、「直昇機家長」、「全天候監察式家長」一定屬於此列,而要孩子事事向你徵求同意、事事要得你批准才做,也是過於監管行為,甚至過分體貼入微、事事對孩子服務周到也不是好事。讓孩子多點發揮空間、讓孩子受些挫折,對他們的成長才是正面的方向。
#####
星島日報, 2014
[ #生活 ]